第一章 楔子(1/2)
这里是标准的平原风光!广袤的土地被分成一家一户的小块的耕田。一年四季田地里总是庄稼葱茏,生机勃勃,充满这自然的活力。小麦、大豆、玉米农作物就是这土地上的最原始的居民,她们轮番占有它,并各自独霸一个季节的舞台,极尽其力地把平原装饰得如诗如画。
就在这平原的深处,在生机无限茂盛的田园之间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村庄。
老陈庄是平原上最为典型的村庄了。整个村庄连同耕地不到一千亩土地,由于政府没有村庄建设的规划,老百姓是想在哪里建房就在哪里建房,建后只要给某些村干部行点贿,就没有什么人来找麻烦啦。这里一家,那里一家,就像天女散花,毫无规矩。因此上老陈庄仅村庄就占有了二三百多亩土地。
庄中有五十多户人家。大都姓陈。由于这里深处平原,经济落后,原先人们靠田地吃饭,所以贫穷始终和人们不离不弃。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开始逐个走出田地,出外打工挣钱了。就这样几年不到,村中的青壮年劳力,不分男女,大都除外去闯世界了。他们渐渐地融入都市,走进煤窑,去干一些出卖劳力,流血流汗的苦力活,一年一个人也能挣得一两万元人民币。脑子好使一点的人,在外也有经商的。开个饭馆,办个小厂,几年下来,听说也能赚个盆盈钵满的,回来之后油头粉面,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甚至是大腹便便,好不让人羡慕。
人们外出打工,好多倾家而出,一般的家庭只要能出去的,也很少有在家呆着的,除非是一些实在无法走出家门的老弱病残,有子女缠身的妇女,其余都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一年四季,除了农忙季节,能见到几个青壮年劳力,其他时间,整个村庄缺少了一种活力。整个村庄是寂寞的。
人们靠自己辛苦的劳动挣下的人民币,都用在建房娶媳妇上。盖一座上下两层的楼房,娶上一个媳妇,就能把自己十多年来辛辛苦苦拼命挣到的钱财全部花光。村庄上的老老少少把自己的一生都和房子和媳妇捆绑在一起,成为媳妇和房子的奴隶。因此这里的人们一年到头能够在家享受到天伦之乐、夫妻之乐的人家上少之又少。
平时有事儿,想找一个帮忙的男劳力都难上加难。那家要是办丧失或喜事,找人帮忙,需要找几个庄才行。特别是夜间更是让人们没有安全感。
那些小偷大都是趁黑夜出来活动,偷东家,摸西家,老人,女人和孩子不敢起来。所以夜晚就是小偷的天下。谁家如果养有牛羊猪和鸡鸭等家畜家禽,需要倍加小心,以免成为小偷的囊中之物。
陈孟村的卫生所就坐落在老陈庄的南面,离老陈庄大概有半里地之遥。
这里原先是所小学校,因为质量差,学生渐渐到周边小学校读书去了,就渐渐没有了学生。也算是废物利用吧,在普及农村新合作医疗的时候,市卫生局选址盖村卫生所,这个地方成为最佳地方。
与它紧邻的地方现在都已经被地方强劲的人家占有盖上了楼房。他的南面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小村水泥道路,路的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它的西面是一条南北向的水泥小路,勉强可让小汽车通过。只有它的背面,是大面积的田地,一年四季都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风景还算得上美丽吧!
村卫生所的楼房建在这里,在所有的楼房中也算得上鹤立鸡群了。三层高的楼房,大概有十多间,一楼是疾病诊断室,药房,和乡村医生值班休息的地方。二楼和三楼是患者临时打吊水的地方。虽然说这样的卫生所设备简陋到了极点,但预防和救治一般疾病的药物还是应有尽有的。它在这里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卫生所里仅有三名医生,一个姓张,一个姓王,一个姓陈。陈姓医生,叫做陈彬,是老陈庄的人。今年虽然已经有四十多岁了,可看上去也不过有三十多岁。个子中等,面皮白皙,时常带着个眼镜,文质彬彬的,走起路来,潇洒自如,就像个书生一般。说起话来,细腻温柔,悦耳动听,富有磁性,让人自然有种亲近的冲动。大家时常戏说他是个娘们,他也不会计较生气,只是微笑着说:“别胡说,让人家笑话!”
说起这个陈彬也算得上是位经历丰富的人了。据说他上过高中,但没有考上大学,在父母失望的眼睛中,他外出打工闯世界,也是他时来运转吧,被一个私人医院的院长看到,便让他到医院帮忙,起先给医院打扫卫生,拎个热水,因为他虚心好学,就央求院长教他学医。一则院长看他长得文面,一则他的外表可爱,加上他学医心切,所以在诊治救治病人的时候,就把他带在身边,一来二去,见识得多了,加上院长的热心教导点拨,几年下来,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救治比有些老医生还强,有时院长也让他做做门诊,后来给他的工资也高了,一个月可达四五千元。听说他也攒下来一笔可观的财富。
二十五岁上,并和这家医院的一位叫钱玲的漂亮的女护士结了婚,但没有生下一男半女,据说是陈彬自己的原因。后来他死活不愿意再和妻子过下去,两个人协议离婚,原因当然是他不能生育。再后来这家医院被转包给他人,他在万念俱灰之下,辞了职,便回到家乡。听说在那个大城市里,也有几家私人医院要留他,都被他拒绝啊。
回家之后,自己在庄上开了个小诊所,聊以度日,打发时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