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047(2/4)
候有不小的进步,这个时候,这个群体的成员主要是一些社会名流以及实权人物,他们在社会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先后有四批人前仆后继的努力,试图挽救清朝,可它还是被迫走进了博物馆。由此看来,一种叫命运的东西似乎早已经注定了结局,命运实在是令人生畏。清朝的龙兴之地在辽东,清朝皇族自认为是女真人的后裔,努尔哈赤和明朝之间产生了一些纠葛,但他也是在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帮助下建立了辽东最强的一支少数民族武装。他选择在一个黄道吉日,自封为可汗,开始和明朝打仗。那个时候的明朝已经气息奄奄、日薄西山。皇帝整天在宫里忙着组织各类娱乐活动,大臣忙着拉帮结派互相攻讦。百姓们出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各类不健康书籍在市面上堂而皇之的叫卖。三大征似乎显示了皇帝的才干,却让明朝损失了一批有能力的将军。当皇帝要组织军队讨伐努尔哈赤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能力组织起一支像样的军队。
饭桶将军率领着一群乌合之众来到了辽东,几场仗打下来,官军几乎全军覆没,努尔哈赤大获全胜。再往后的一段时间,努尔哈赤和他的子孙一支面临着明朝威胁,但是明朝始终没有能力消灭他们。直到有一天,听说李自成打进了京师,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又听说闯王的爱将刘宗敏霸占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爱妾,怒不可遏的吴三桂竖起反旗,打算跟大顺军对抗到底。当吴三桂面对闯王亲率大军来讨伐的险境时不得不投降清朝,这样清朝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联合明朝的残余势力把大顺军打的灰飞烟灭。原本明朝人是想借清军的手干掉大顺,可大顺军明明已经被消灭了,清朝却没有把军队撤出关外的意思,恰恰相反,他还把都城牵到了京师。这个时候,明朝的想法是与清朝划江而治,可这个时候在明朝的内部出现了非常混乱的局面。
在南京马士英拥立福王,在东南一带,郑氏父子拥立唐王,在云南沐氏族人拥立桂王。这几位先后登基称帝,围绕着皇位之争,大家几乎要耗尽口水,军队不能够统一指挥,终于让清军各个击破。清朝皇帝瞬间成了暴发户,一下子就成了广袤国土的主人。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在入主中原之后颁布法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自己被汉族同化。他禁止满汉通婚,在有清一朝,八旗子弟受到国家财政的供养。他们生活在这个国家上层,他们这些人大多读书不多,整天做一些驾笼遛鸟的勾当。他们的父辈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战士,他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打下了万里江山,可他们却只会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蹭吃蹭喝。清朝的皇族特别是皇子要接受非常严格的教育,并且要学习汉学典籍。
多尔衮之后掌握清朝权力的人,在处理民族关系,打击侵略者,两方面都表现的非常出色。但是他存在这和前朝一样的缺点,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清朝最后也就亡在这上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出身寒微的人,他的想法是这样的,把贪官污吏一扫而空,这样明朝的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其实问题远不是那么简单,第一治理贪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第二即使官员贪污的问题可以解决,也不意味着国家就会长治久安了。如果让国家处于一种非常有序的状态,同时尽可能的减少百姓的负担,如何让官员激励官员们造福百姓,如何让军队充满战斗力,这都是非常伤脑筋的问题。朱元璋在晚年屠戮功臣的行径,极大的挫伤了军队的士气,他选拔起来辅佐储君的文官是个书生气十足的家伙。
朱棣得位不正,他用恐怖手段恫吓那些不愿意服从他的人。之后的朱高炽虽然开始有意识的纠正父亲留下的弊政,可惜他在位的时间很短,即位没多久就驾崩了。新君是似乎立志要做一位明君,可他却因为喜欢斗蛐蛐儿而闹得人尽皆知。其实在宣德年间,明朝就已经出现了颓势。正统、成化两位皇帝表现的非常昏庸,中间的景泰帝虽然能够重用于谦,可他因为优柔寡断而最终丧命。弘治皇帝是个十足的中兴之主,无奈他实在苦命,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意味驾崩。即位的新君是个顽童,简直要把天下翻过来。他也因为玩儿的太过火,早早就过世了,死后无嗣。兴王的儿子过继给弘治皇帝即位,此人原本是个聪明人,但他痴迷于长生术,在位时间比较长,却没有做什么实事。因为他的前两个儿子都夭折了,三皇子朱载即位,这个人很有自知之明,他把国家大事交给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去操持。
所以明朝再一次出现了复兴的征兆,但他年纪不大也早早驾崩了,十岁的东宫即位,后来张居正辅政,在他做首辅的十年时间,各项改革顺利推进,明朝表现的非常亮眼。之后张居正病逝。皇帝亲政,自此以后,明朝一蹶不振,直到最后灭亡。相对于汉唐,明朝的表现非常平庸。这主要是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佃户出身,他只知道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对于和别人交往做生意没什么兴趣。康熙皇帝对朱元璋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在康熙的心中,超越朱元璋就是最大的荣耀,他觉得他做到了。
清朝的疆域要比明朝更为辽阔,清朝的民族政策要比明朝更为成熟。清朝初年的社会不想晚明那样充斥着奢靡之风,清朝初年没有哪一位值得大书特书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