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2/3)
究竟。“听我给你讲。”音吉图对机灵的西邨发出的联想没有惊讶,平静地说下去。“可过了一段时间,小太监说,好像是李大总管最后一次去视察老佛爷陵寝修缮结果回来后不久,把他叫到跟前问他有没有看见一个他常玩的圆盘子。
“小太监不知那圆盘子为何物,也压根儿就没见着他放在哪儿,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见着。可李莲英愣是不相信,愣是怀疑是小太监也觉着好玩偷着藏起来了,便喊来几人又要打小太监的屁股。
“小太监被打急了,信口说:‘九千岁,我见着有人来喊您去检视老佛爷的地宫,您因走得急,该不会把那劳什子袖在袖管里带出了门,把它落在了半路上或者是老佛爷墓穴的墓道里了吧?’
“李大总管一想,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便逼着小太监带上人到去定东陵的沿路找了一遍。结果没有找着,小太监便回来禀报说,一是可能被人捡走了,二是可能落在了墓穴里。可墓穴是进不去的。李大总管只得罢休。
“从此李莲英便经常唉声叹气。又过了不久,小太监在李莲英的梳妆盒里发现了一个有孔有字的圆盘子,以为是李大总管自己找着了或者是他原本放在了别的地方自己忘记了错怪了他。事情也就过去了。
“转眼到了光绪皇帝驾崩,慈禧老太后紧接着也驾崩。李大总管办理完丧事,安葬完老佛爷,便向隆裕太后告老还乡。
“他自知自己平日里依仗老太后的宠爱作威作福、作恶多端、罪孽深重,树敌太多,慈禧太后一升天,宫里宫外、朝上朝下没一个会轻绕了他。可隆裕太后没批准他回老家的请求,还要派人去抄没他的家产。
“消息一传出,宫里的人以报仇出气为名,纷纷涌进李莲英的住处,比抄没家产的内务府禁军搜得还要干净利索。我也随着人流去看热闹。
“到那儿一看,简直跟土匪洗劫一般,屋里一片狼藉。翻箱倒柜的人没捡到什么值钱的玩意儿,更没拿到传说中的财宝,便拿他屋子里的物件撒气。我在墙旮旯见到了这个有孔有字的圆盘子,琢磨着很可能就是小太监所见的那玩意儿。出于好奇,也是因为我喜欢诗词,就捡了回来。
“东西是捡回来了。我查看盘子里的诗词,觉着并无奇思妙想,不过是一般的诗词歌赋。是小太监说的太夸张?还是李莲英不懂诗词的好坏胡乱喜欢?再一想,很可能与埋藏财宝有关。从李大总管在宫外的私宅与财宝突然消失,到小太监见到李莲英玩诗词,又派人到处寻找丢失的圆盘分析,这写有诗词的盘子肯定与财宝有关。如果李大总管转移财宝,把那么多财宝埋藏起来,是一定会画下藏宝地儿的地图的。我的心一阵狂跳:圆盘子就是埋宝图!但是,翻遍盘子,拆开里外五层,都没有地图的模样。我又把上面所有的诗词歌赋全部抄下来比较。古人的一种习惯油然浮上心头:用藏头诗的办法记载埋宝地儿!
“想到此,我反复琢磨,颠来倒去地拼接抄下来的诗。果然,诗里含有‘山、东、河、间’几个字。李莲英祖籍就是山东齐河。这圆盘子里的诗句真的是隐含他的财宝埋藏地儿?
“这样一想,就能解释他的无数财宝为什么一夜之间消失;为什么他突然之间对诗词感了兴趣;为什么弄丢了圆盘子又是那么着急;也解释了他一惯谨慎细心、聪明机警的做派。
“可是,这盘子上所有的字拼接起来,也无法拼接出一个具体详细的地名,无论是他的祖籍还是他呆过混过的地儿,连京城的任何一条胡同都拼不出。
“我又想起小太监怕挨板子时胡诌的话。会不会李大总管手里原本应该有二个盘子,是一对姊妹盘,确实被弄丢了一个?而记载埋宝的地名是分开记在二个盘子上的,以防一旦被人发现不至被人一眼识破?这又符合李莲英的谨慎性格。
“对,肯定原本应该是有一对儿的,结果给弄丢了一个。那么,弄丢的那一个会落在何处呢?真如小太监所说落在了去定东陵的路上?那就一定早被人捡走了。如果不是,那就真的遗留在慈禧太后的墓穴里了?找不到姊妹盘的另一个,手里拿到的也是个废品,毫无意义。
“如果有人捡到了,很可能会出手换钱。于是,我就上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古玩店、字画店,到地摊上,出高价回收。可是不见踪影。
“不过一年多时间,李莲英突然死了。有人说他是被谋杀的。传说谋杀者就是奔着他的财宝去的,因为他的住处徒有四壁,没拿到一两金子,一气之下便杀了他的头。
“也有人说是强盗把他拉到他的老家,逼着他指认埋宝的地儿,可爱财如命的李莲英硬是不肯吐露一个字,只说记不住了。强盗一怒之下一刀割下了他的头颅。
“还有人说,他怕别人惦记,早就把藏宝图给烧了。
“我是坚决不信。因为记着藏宝地名的盘子有一个就在我的手上。那些传说完全是凭空胡诌的。我又继续寻访。可十几年过去愣是没有结果。
“到了民国十七年夏,孙殿英带兵炸开慈禧的陵寝,盗了里面的珍宝,传说是洗劫一空。随后,有些兵痞子就偷偷地把抢到的财宝在黑市上廉价变卖。我暗暗觉得机会来了。因为在常人眼里,那个圆盘子不过是公子哥儿的玩物,顶多有几句歪诗,不会当作宝贝藏身的,一定会变卖了换俩个酒钱。我就到处访察、到处打听,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