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 这次完了(十一)(1/2)
就这样,参与围歼被围苏军的中国复兴军部队全都收到了张孝准的新命令。命令中,张孝准严令参与围歼作战的部队务必在一天内解决全部残敌,随后立刻北上支援守卫赤塔的部队。
其实,参与围歼作战的部队也想早点解决对手,好早点去找远东苏军主力的麻烦。可奈何自己的牙口不像教导师那样硬,对手也很强大,只好慢慢磨。这一磨就磨了这么多天。
现在的对手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强大了,这时候不动手更待何时?
于是,第五十一集团军等部队动手了。
对于真刀真枪的干一场,苏军是持欢迎态度的。以前中国/军队老是利用自己的火力优势,将己方火力压制得死死的。真要发动大规模进攻了,不是包围就是最后的攻击。你说苏军能不怨恨吗?
但话又说回来了,也就是在这时候,中苏双方的地面部队才会在视线内看到对方被己方击毙、击伤。
“冲过去,和中国人搅在一起。这样一来他们的火力优势就无法发挥了。到时候就该轮到我们拼刺刀了。”苏军指挥官下达着自己的命令。
中国/军队长期依赖火炮、飞机等重武器,让苏军指挥官形成了一个错误认知――中国/军队虽然拥有高射速的自动武器,但自身的战斗力,特别是近距离格斗能力并不强。
其实也难怪苏军指挥官这样想。自火药武器成为战场主宰以来,在弱势一方的眼中,敌军的强大在于其强大的火力,而与之相对的,敌军的近距离格斗能力并不强。
事实上,这个定理也不算错。
后世的二战中,美军的近战格斗能力也不怎么强大(相对于当时二战主要交战国的军队来说)。美军能在近战中频频取胜,往往依靠的是其装备的大量自动武器。其自动武器的高射速让对手难以接近。这就造成了美军的对手就算想要肉搏,都必须付出沉重代价。
二战中,日军想和美军拼刺刀,结果往往是被美军的子弹、炮弹,打死、炸死在冲锋的路上。除非日军士兵事先藏好,静等美军士兵到来。只不过这样做,反而容易被美军用成吨成吨的炸弹、炮弹炸得死无全尸。因为美军喜欢对怀疑的目标进行大规模炮击和轰炸。
哎,没办法,谁叫人家炮弹、炸弹多的如土豆一样呢!不用就是在拿自己的小命和死神玩游戏,输不起呀!
等到中苏双方的士兵近距离交手了,苏军指挥官才发现,和中国人打肉搏战,完全是蠢到极点的主意。
因为中国人的子弹往往会在苏军士兵露头的一瞬间打过来;要死没打中,会有手榴弹或者枪榴弹飞过来,完成子弹没能完成的任务。有些苏军士兵侥幸冲到了中国士兵面前,也被中国士兵从身后抽出的手枪当场击毙。更可气的是,一些苏军士兵面对的是枪中无弹、枪上有刺刀的中国士兵,这些苏军士兵心想:这次终于可以堂堂正正打一场了。可谁知道,才三两下功夫,这些士兵就稀里糊涂地去见马/克/思了。他们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死的。
苏军士兵被中国士兵用刺刀击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西联陆军早就意识到近距离拼刺在自动武器大量装备后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因此西联军士兵普遍进行国拼刺训练,特别是用手中的自动、半自动步枪和手持长枪(指类似于长矛的那种古代就有的枪,不是现在所说的装备有长刺刀的步枪)、大刀、装备有长刺刀的现代步枪之间进行的拼刺。
自动、半自动步枪本身就比较短(相对于现在世界各国普遍装备的步枪而言),就算加上刺刀也长不到哪儿去。
因此,自动、半自动步枪的拼刺更注重技巧。经过不断地摸索,适合自动、半自动步枪的拼刺方式最终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即使面对拼刺,中国复兴军的士兵也能应对自如的原因。
苏军指挥官想要和中国复兴军玩肉搏的做法,不但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自身的损失加剧。这对后来苏军的坚守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看到的命令不但没使中国士兵的攻势放缓,反而造成己方大批士兵的阵亡。苏军指挥官死的心都有了。但他还知道事情轻重缓急。这时候还是赶紧转入防御吧。
于是苏军士兵没有像先前那样,如一个个气泡从战壕、隐蔽所中冒出来,反而再次当起了缩头乌龟。只不过这次,他们是缩头乌龟也当不成了。
因为,中国士兵的攻势实在是太猛烈了。远了就用八十五毫米无后坐力炮、八十五毫米迫击炮射击,近了就用四零火。同时随行的步兵战车也用车载的一百零五毫米主炮和二十五毫米机关炮提供火力支援。多管齐下之下,苏军士兵被打得哭爹喊娘,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对于这些被围苏军,中国方面还是很重视的。因为他们都是远东苏军的精锐部队。既然是精锐部队,那自然有两把刷子。这不,一支连级中国/军队遇到了一个防御力很坚固的苏军工事。
对于这种防御力坚固的工事,一般来说,中国士兵只是将其围起来,防止敌人逃脱。
对付这种防御力坚固的工事,还是重火力比较靠谱一点。
至于那些,防御力不强的工事,那就用四零火、八十五毫米无后坐力炮来解决。如果四零火、八十五毫米无后坐力炮都无法解决,那就真的只能用一百零五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抵近射击了。
但是这支连级部队的无线电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