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日薄西山(1/2)
九方天下。
刘若水将自己的武道取了这个名字,其中意义,便是刘若水平生所学,已经囊括了天下武学,无所不包,无所遗漏。
“九方天下”中的“九”其实指的并不是实数,而是“九五至尊”的意思,意思乃是以“九五之尊”统领八方武道。
虽然,刘若水以“佛家”,“道家”,“刺客”,“纵横家”,“医家”,“数家”,“国术”,“儒家”这八方武道作为他的武道的根基,但不代表,他平生所血学,只有这八方而已。身为皇帝,他可以尽情的吸收所有门派的武道精华。阴葵派,灭情道,拜火教,法家,兵家。在刘若水的搜罗下,也不知道多少学派的不密之传被他弄到了手。
因此,“八方武道”中的“八”其实也不是实数,而是虚数,刘若水尽可以将其他门派的理论,知识,填充到“八方武道”之中。
正是因为这个愿意,刘若水认为,自己的的武道根基已经彻底圆满,。他之后需要做的,只需以“九方天下”为楼基,然后不断的增砖添瓦而已。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这个角度来说,“九方天下”已经是尽善尽美了。
但刘若水却忘了,其实有一种人,其实有一种人是不受皇帝管辖的。
那就是“反贼”!
什么是反贼?造皇帝反的人,才叫反贼。
因此,在他的武道“九方天下”之外,其实还有第十方武道“反贼之道”。
正是因此,刘若水面对恶业的侵袭,才会难以应对。因为那是刘若水弱点,或者称之为“空缺”。恶业的侵袭,正好帮刘若水弥补了一块“空白”。
若是从皇帝的角度来说,刘若水这一次是大亏特亏。但若是从武者的角度来说,他却是大赚特赚了。竟然什么都没有做,就修成了第十方武道的“法相”。
“好了,既然如此。那老子就当一次反贼!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当皇帝当厌倦了,刘若水这一次,就彻彻底底的当一次反贼好了。
只是,刘若水并不清楚。他的出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多大的骚动。
……
大汉。洛阳城,良山道观。
对于普通人来说,良山道观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恐怕只要朝堂上那些真正的大人物,才知道良山道观是何等的深不可测。
良山道观,乃是文侯张良所建,亦是张良传下的道统。除《黄石公阴谋行军秘法》等兵家秘传之外,张良在黄石公那里学到的《黄石公备气三元经》,《黄石公北斗三奇法》,《黄石公五垒图》等道家秘传。奇门异术都尽数传承了下去。因为张良的特殊地位,在张良飞升之后,历代的良山道观观主,都是大汉有实无名的国师。
大汉已经历经了将近有四百年的风风雨雨,良山道观的观主也换了四任,此时观主乃是第五任,名讳为方元。
自从汉灵帝刘宏登基之后,方元就闭关不出,至今已有二十七年,良山道观新一辈的弟子。甚至都从未见过观主方元,只听过他的传说而已。
原本,良山观的弟子对此已经适应了,但是却想不到。观主的紧闭二十七年的房门忽然洞开。一个身着道袍,须发皆白的老者从中疾步走出。
他刚一出门,便疾步向观星台过了过去。
此时守护观星台的,乃是良山观新一代的弟子,自然不认识他,连忙向前拦住。说道,“老先生,这里乃是我良山观重地。”
还未等他说完,方元大袖一挥,一股清风就将守门的弟子送走,然后他疾步登上了观星台。
方元登上观星台之后,一边用肉眼不算的识别天上的星象,一边不停的掐指捏算。
半响,方元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颓唐之色,说道,“果然,九婴也现世了吗?”
由不得方元不叹息。方元虽然已经闭关二十余年,但却不代表他并不理事。身为大汉有实无名的国师,他自然不会失去对大汉现状的关注。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
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
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
这种种灾厄,简直比当年王莽篡朝的时候还要严重。方元自然清楚,此时的汉朝已经是日暮西山,有灾星出世,自然是理所应当,若非此时现世的乃是九婴这样的万古凶兽,他也不会被惊动。
“原本饕餮,穷奇,九尾狐纷纷现世,天下已经够乱了。可没想到,连九婴都出世了吗?再加上那群人必然会推波助澜,兴风作浪。大汉这一次,莫不是真的熬不过去了吗?”方元不由得喃喃道。
身为良山观观主,方元自然不是那些无知之徒。以为大汉能够千秋万载。他自然知道,大汉已经衰落到了何等模样。若是换做百年前,若是有九婴这样的凶兽出现,那以赤霄剑为阵眼,遍布大汉各个角落的赤帝大阵自然会发动,将其绞杀。可是自从灵帝上位之后,大汉龙气便日薄西山,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