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三年休战期(1/2)
谍报学堂将势力刚伸到兖州,然后还想北上去袁绍那里时,就因为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放弃了这些想法。
这两年陶应四处征战,土地是扩充了很多,但是彭城的经济却每日欲下。每年征战所耗费的粮饷、兵饷不计其数,每年又要在学堂处花费巨资,还要开展各种科研,而彭城赖以生存的经济收入不过是造纸术和粮食收入。
如今自己打仗,粮食自己要用,卖出去的自然不多,收入明显少了一半。造纸术,带来的巨大的污染不说,因为没有机械化,除去人工,材料和运输费,每张纸的价格都快涨到一两银子了。
一两银子能够买多少东西了?所以能用的起的都是世家大族之人,大族之人也不敢过分用,这都成了奢饰品,每年所卖的纸张钱,除去各种花费也所剩不多。
如今能够勉强维持生计的也就是彭城出版的那些陶应写的是这一年盗版严重,很多说书匠已经将如流,然后四处说书挣钱去了,反正很多老百姓也不认识字,反而让那些说书匠挣的满盆钵盂。
为了能够支撑起彭城的开销,张昭每年都在裁军,如今彭城兵马已经被裁撤到不到七千人了。张昭又将裁军的爪子伸向沛国,沛国吕虔哪里愿意?他接任上任国相的使命,不停的收复沛国领土,特别是现在,二月份的时候,弱小的曹操本想卷土重来,壮大自己,于是想发动对徐州的战争。
但是谋士却谏言,如今徐州兵强马壮,吕布与刘备和陶应虎踞其中,若攻之,则三人抱团,不易取也。不如让其时间长了,自然会为了利益,相互攻伐,到时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
于是曹操在谋士的建议下开始往西往南扩充地盘,在二月份的时候,曹操领兵攻伐了豫州刘辟,刘辟战败,曹操得了豫州的大片肥沃土地。
曹操占据豫州,吕虔两面受敌,本来吕虔已经在沛国拥兵近三四万人,占据了七八个县城,但是在张昭的强迫之下,吕虔不得不裁军,最后兵马裁撤到一万人不到。
没了兵马,吕虔只好调拨五千去沛国南防守曹操,一边又在西北驻军三千防守鲁国张辽兵马,自己在郡首府小沛驻军两千防守小沛。
吕虔这位曹操前期的先锋大将就这样开始转攻为守了。
新上任的巨野县令是刚毕业的彭城官吏学堂能力最为出众的优等生,他刚上任就是徐州重点扶持六所大城的巨野县令,这家伙刚上任就每日上书彭城催要每年十万两的专项扶植资金。
彭城国库早就空虚的入不敷出了,哪里还能拿的出来这么多钱,因为没钱给,这家伙就跳过国有企业初级阶段了,直接鼓励民间资本出资修建商铺、钱庄、工厂等等,这些政策虽然一度让巨野城在六所重点大城中,率先崛起,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隐患。
陈登从北方来,将彭城国库空虚的消息转告给陶应,同时转达了张昭的经济策略。张昭与陈登等彭城幕僚意见相同,那就是保住北方,政策稳中,免战三年,修养生息。三年的时间才能让这种亏空的状态变成盈利,走向正轨,那时可以出征。
三年紧缩政治,让陶应有些犹豫不决。从196年到1991年,这三年,说不定孙策就要崛起了。还有多少诸侯被曹操歼灭,袁绍也将南下,官渡之战就要爆发。
不对,或许自己修养生息这三年才是最重要的,自己等的不就是官渡之战吗?旁边的小打小闹都是浮云,唯有北方四州才是最大的蛋糕!如果让曹操得了这块大蛋糕,一切大势就去了!
思索了两个晚上,陶应点了点头,答应了他们的建议。不过在接受这个建议之时,陶应还有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一定要攻下吴郡。
吴郡就是后世的苏州一代,这地方可是最重要的产米基地啊,苏湖收,天下足!而且这里也是后世中国最为繁华的地方,还有上海,长江三角洲,不知道在自己的领导下,这地方能不能再次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在江都城待不到三日,陈登从广陵等处逛了一圈后又强烈建议将广陵郡的首府迁回广陵城。江都城靠近长江,易攻难守,非郡治之所在。而广陵城则不然,广陵城有水路直到长江,而且有江都为屏障,这才是天然的治所所在。
陶应争取大家的意见,以前准备往南发展,所以迁治所就比较可靠,但是现在整个徐州的政策都要以守代攻了,因此治所必须要迁回去。
四月份在准备之中度过了,五月份渐渐到来了。天有些炎热了,树荫地里,陶应在长江之上观望着。
探子来报,道吴景已经率军开始攻打曲阿,吴景派使者来江都城,想来议和。陶应在江都府衙接见使者,吴景邀请陶应共同进攻曲阿刘繇,以后平分刘繇之地。
陶应拒绝了使者的要求,但是二人却签订了互不进犯条约。这下吴景可以不用提防陶应全力进攻刘繇了,而经过两个月的准备,陶应也率领舰队准备趁机南下吴郡。
五月初,调拨好粮草之后,陶应任命臧霸为南征元帅,甘宁、蒋钦为先锋,赵云、徐盛为左右策应,诸葛瑾为运量官,开始征伐吴郡。
为了能够出其不意的打击严白虎,陶应更是让人去联络了吴郡的世家大族陆家,许诺给他们家族特权,得到吴郡之后,不会碰大家任何财产。
五月第二周,甘宁率领水军从北江朝太湖进发,蒋钦率领另外一支水军绕到南方从松江进攻吴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