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天下大势 第七十三章 大战再起(2/3)
说道:“郭爱卿,朕此次叫你来,是有事情要问你。”“臣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朕知道你父亲郭缊,当年是雁门太守,而且官声还非常不错。详细的事情,你给朕说一下吧。”
“遵旨。”郭淮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臣的祖父郭全,曾任大司农,当初董卓进京。兴废立之事,而且还杀了并州刺史丁原,那个时候家祖恰好为大司农,家祖见董卓乱政。便知洛阳必遭大难,所以就求董卓,希望将家父调离洛阳,那时候董卓便将家父掉到了雁门为太守。”
“恩,朕记得你也是并州人吧!”
“回陛下。臣乃是太原人士。”郭淮马上答道。
“那这并州,你也应该很熟悉喽?”
“太原以北至雁门,臣倒是非常熟悉,这南面的上党嘛,臣并不算太熟悉。”
“哦。是这样。”阿斗停下笔,微微想了想,而后开口说道:“郭淮,你说若是我轻骑渡过黄河,从河西攻太原,再南下上党、平阳、河内等郡。有几成把握能够成功?”
郭淮眉头微微皱起,随后开口说道:“陛下,这从河西攻太原,夺下晋阳,乃至雁门都不是很困那,但是惟独这上党难以攻取。”
“为何?”阿斗马上问道。
“陛下可知道这上党名字的由来?”
“这个朕倒是不知道,你是并州人,跟朕讲讲吧!”
“陛下,党,所也。山之最高者,为党!而上党东部和东南便是太行山脉,西南部为王屋、中条二山,西面是太岳山。北面为云山、八赋岭,地高势险,易守难攻,正是因为上党地势极高,有与天为党的意思,固儿名为上党。只要占住上党。便等于占住了大半并州。昔年家父镇守雁门的时候,恰逢张扬占了并州,当时黑山军张燕,自称雄兵百万,也曾经攻下晋阳,不过数次进攻上党,都损兵折将。臣还记得臣年轻之时,又一次那黑山张燕曾经勾结匈奴单于於夫罗一起进攻上党,但是却依然没有攻下。”
“这么说这上党不好打喽?”
“陛下所言极是。上党地理位置及其重要,只要站住了上党,无论是北面的晋阳、西面的壶关,还是南面的河内与河东两郡,便可轻松纳入囊中。”
“恩,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郭淮犹豫了一下,随后才试探性的说道:“陛下若是想攻上党,臣倒是有一计。”
“哦?何计,快说。”
“陛下当年一定听过,我大汉三支铁骑吧!”
“恩,朕听说过,刘焉的幽州铁骑、丁原的并州铁骑和董卓的凉州铁骑,当年平定黄巾之乱,也多亏了这三股人马。”
“陛下说的是,不过这三股骑兵,特点却完全不一样。”
“恩,说来听听。”
“幽州铁骑,多为善射之人,昔年幽州铁骑的箭术,虽然不及匈奴鲜卑,但是比起乌丸人,却差不了太多。”
阿斗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对于幽州铁骑善射,阿斗曾经从赵云口中听说过。昔年赵云再公孙瓒麾下的时候,那公孙瓒就有一批“白马从义”,这“白马从义“选拔的标准首先一条便是弓马娴熟,而不是武功有多么厉害,身体有多么强悍。而公孙瓒军中,也非常流行射箭,所以无论是公孙瓒,还是公孙瓒手下的将领,箭法都非常不错。
只听郭淮接着说道:“这凉州铁骑,善于冲锋,凉州马本来就高大,力气也大,爆发力也强,平原之上作战,凉州铁骑当数第一。”
对于凉州骑兵,阿斗也算是了解,毕竟有个马秋在这里,而且凉州也在自己治下,配合上高桥马鞍和双边马蹬,再加上一根骑枪,凉州骑兵的冲击力当数天下第一,不过这凉州骑兵的箭术,实在是不敢恭维,所以马超麾下的马家军,更多的时候还是使用投枪。
“那并州铁骑呢?”阿斗好奇的问道。
“并州骑兵箭术不如幽州铁骑,冲锋也不如凉州铁骑,并州骑兵最大的特点,便是狠!”
“狠?”
“不错,就是狠!并州乃是古赵之地,赵地多慷慨之徒,燕地多悲歌之士,因为紧靠匈奴,并州百姓也常常遭到匈奴人的骚扰,比起匈奴人,我们并州人的马不如他们跑的快,箭法也不如匈奴人的准,但是我们并州人却占了一个‘狠’字。并州兵打仗,便是以命搏命,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挡得住匈奴人。”
“哦。”对于这个。阿斗并没有多少发言权,不过并州人的战斗力,阿斗确实是非常欣赏的,昔年战国前中期,骑兵最强的。也的确是赵国。
“爱卿,这与你说的攻取上党,有何关系?”
“陛下,关系就在这个‘狠’字上面了,但凡凶狠之人,十有八九都是冲动之徒。所以陛下若想攻下赵地,倒不如先示敌以弱,以骄其心,而后诱敌而出,包围歼之。”
“恩。好主意!”阿斗脸上顿时升起了一丝笑容,这个郭淮,倒是很会抓住人性的弱点。
正如郭淮所说,那些性格很凶狠的人,绝大多数做事情都很冲动,人一旦冲动了,便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想想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江洋大盗,也多是一些很容易冲动的人,一言不合便会大打出手,这样的人反而会很容易追捕。难抓的就是那些很有理智不容易冲动的人。这样的人做事情冷静,不容易犯下错误,也难以对付。
突然间,阿斗想起了一场经典的战役——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