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决战(1/2)
: 皇宫之中,垂拱殿内,陆承启也接到了捷报。
只是和平常百姓不同,陆承启想得更多,更远:“饶州……饶州在哪?”
那飞马急报老老实实地说道:“回禀陛下,饶州位于辽朝上京临潢府西北方……”
陆承启起身,看向了身后那张世界地图。
“哦,是在这里。才打死辽国两万余人,太少了些吧?”陆承启喃喃地说道。
那飞马急报不知道怎么回答,禁军骑兵仅八万,这还是向边军“借了”一万多才有八万人马的。这点骑兵,马匹也不够精良,契丹人想跑的话,怎么追得上?
“朕知道了,你下去领赏吧!”陆承启缓缓地说道。
飞马急报谢恩退下后,陆承启才让人传召六部尚书、参知政事、枢密院、军事参谋部、内阁大臣等前来垂拱殿,准备商议事宜。
这几个衙门,组成了大顺的文武机构。可以说是大顺的中枢所在,朝廷的中枢。如果这几个部门罢工的话,大顺朝廷就瘫痪了。
待得冯京、文彦博、司马光等等一干重臣,步入了垂拱殿,陆承启早就让人备好椅子,他们的消息也不算慢,早就知道了前线捷报。只是见到皇帝还在镇定地批阅奏折,他们就心中惴惴不安,不知道陆承启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不到一刻钟,所有大臣都赶到之后,陆承启才算是停住了笔。
“臣等,参见陛下!恭贺陛下!”
陆承启正色道:“朕何喜之有?”
“陛下神武,大军踏破辽国饶州,临潢府即在眼前,此非大喜之事邪?”兵部尚书种诂笑道。
陆承启摇了摇头:“大战方起,决战未至,区区小胜,何足挂齿?朕今日召集众卿,要谈论的,并非此事。林卿、种卿,那事可以说出来了。”
林镇中和种诂对视一眼之后,林镇中站起身说道:“陛下可是说,长城外那驰道、直道一事?”
“没错,朕就想知道,修筑得如何了?”陆承启笑道。
“进展顺利!”林镇中连忙说道,“就是国库……”
“此事再议!”陆承启颇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林镇中心中一凛,不敢再吐露一字。
种诂则接着说道:“启禀陛下,臣已接收户部调来军粮、军饷,皆派大军护送,已运达云内州城。”
陆承启点了点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朕估算着,大军粮草,已快耗完,须得尽快送到。”
种诂不敢怠慢:“臣遵旨!回去之后,立即督办!”
陆承启示意他坐下,然后才又问道:“吴卿,朕让你遴选智勇双全的人才,可选到了?”
吏部尚书吴显祉连忙站起身,施了一个长揖礼:“回禀陛下,已然选出两百一十名候补十品官,皆才学、德行、智勇上上之辈!”
“如此甚好!”陆承启淡淡地说道,“这些待职十品官且留住了,朕欲在驰道、直道之旁建城,这些十品官,日后就是草原的地方官!”
吴显祉终于明白陆承启的打算了,心下一凛:“臣遵旨!”
在座的都是大顺顶尖的人物,哪里听不出陆承启的那勃勃的野心?现在还没把辽国灭掉,已经想延续治理交趾的经验了。说得好听一点,那是未雨绸缪;说得不好听,那是狂妄自大。要是辽国真的那么容易灭掉,太祖高宗那会早就灭掉了,何至于现在尾大不掉?
陆承启缓缓地说道:“朕的打算,想必众卿都知晓了。但与交趾不同,北地草原居多,不宜耕种。朕欲驱使牧民,圈地放牧。一户按一公顷草地算,此地便是他家永牧之地。至于水源,则是千家万户共用。此计,众卿以为如何?”
“这……”
在座的大臣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位皇帝还真敢想啊!
把游牧民族圈在土地上,是哪一朝,哪一代都不敢想的事情,为什么他就信心满满?
不过似乎也行得通,游牧民族之所以为患,不过是因为他们逐水草而居。草原哪里水草肥美,他们就在哪里放牧。
这种生活,是靠天吃饭的。
一旦天降雪霜,没了吃食,这些游牧民族为了生存,就会拼死南下,抢掠财物、粮食……说白了,不过为了生存而已。一旦像汉人这样被圈住在土地上,他们也就没野性了。
冯京到底是内阁首辅,当即起身说道:“陛下,如果遇到百年大雪,草原全无绿色,则这些牧民,何去何从?”
陆承启神秘一笑:“草原上没吃的,难道江南也没吗?”
冯京一愣:“陛下是要将江南稻米,运往草原?”
陆承启点了点头:“想要长治久安,必须这样。其实如果牧民们有经验,他们就会备足过冬干草,甚至会自己种植牧草。一旦干草备好,牛羊马驼也就不会饿死,冻死,何惧没有吃食?”
“牧草也能种?”在座的大臣面面相觑,他们从未听过这等说法。
陆承启认真地说道:“粮食能种,牧草为何不能种?汉人吃稻米,吃小麦,不过是直接些罢了;草原人吃牛肉、羊肉,不过是因为牛羊吃草,他们再吃牛羊而已,本质来说,并无区别。既然稻米、黍麦能种,为何牧草不能种?”
冯京算是明白了:“陛下,若此举真能行得通,则日后我大顺,再无北患也!”
陆承启点了点头:“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草原与中原互补,两相依附,则草原永不会反叛!”
“陛下英明!”
这一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