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开业(1/2)
因着昨晚和胞弟的谈话,傅景珩知道李瑶手里钱紧张。为此,他将手里存攒下来的一两多银子给李瑶送了去,那银子是他打算买药书的钱。他还一再窘迫不已地表示了还不了钱的歉意。
呃……如同这样的道歉,他做了已经不止一次了。
傅景珩这还的钱乃杯水车薪,知道他家窘迫情况,李瑶到底没收。不然她能怎么办呢?人家知道要还钱,但确实还不了,这实在没法子。
吃饱穿暖,李瑶手上银子是留够了的,只是饭铺子不能如事先那般弄的满意,她有些遗憾。
最终她往好处想道:什么事情若是一步到位,都不免费财力和人力。加之她就是一个人,摊子不能铺得太大,不然管不来。既然钱就那么点,那就一步步来吧。
先时她想了很多,但是她知道初期的饭食种类她不能做的太多太杂。否则她顾不过来。
最终她还是舍弃了早餐云吞,羊汤这两项,而改成了汤饺,萝卜大骨汤,火烧。冬日里早上一碗热乎乎的羊汤或者大骨汤下肚,那绝对是能让人喝眯了眼的事情。
舍弃云吞和羊汤的原因则是:前者没有水饺吃了饱肚;后者一碗正宗汤成本算下来就要二十五个钱左右,做早餐太不合适,成本比骨头汤高出太多。若是搭配上南地的辣茱萸吃,则会更贵。
这还不说本地即便有牧民,照样是杀猪的多,杀羊的少,羊肉不好得就是了。
军营的兵士月银是七百五铜子。这七百五有家累的,他们自己还要养家糊口过日子。
所以她准备的中晚餐菜单就要量大实惠,成本低廉。这样也能尽可能地将这些兵士的消费群都囊括进去。
虽然猪大肠是穿越女都用烂的梗,但李瑶这时却觉得合理极了。因为它实在是成本低廉量还大。所以她就出了大肠炖豆腐和酸菜炒肥肠两样固定的廉价菜。酸菜她可以收购本地人的。
搭配的主食则是米饭荞麦二米饭,白面荞麦二合面馒头和高粱豆渣窝窝头。
白面馒头和米饭,她倒是每日里备的不多,但也备着了。
其他单点的菜就是为了应付兵士时而下馆子的,她出了蒜香白菜豆腐,醋溜白菜,三丝炒白菜;凉拌豆芽菜,豆芽炒肉,豆芽木耳汤;白萝卜红好肉;山鸡炖蘑菇,羊排炖蘑菇;水煮鱼,鱼羊一锅鲜等。
这些菜她是就地取材,并且捡了她自己拿手的。
李瑶终究是低估了此地的苦寒,九月才过半,此地就开始下雪,天气也愈发冷了。而羊毛线衣在这时还稍微能抵寒,若是越往后,显然是不行的……
这样的天气气温是食物存贮的天然冰箱,像饺子这样的食物可以事先包好,吃的时候直接下就是了。
大骨汤成本低廉,加上白萝卜,两个铜子就给一大碗,估计卖的时后不会有剩。所以不必担心它会搁不住。
军户在冬闲里哪里能空闲,他们得去巡防,得去修筑防御工事,所以饭铺子开在这个冬闲猫冬的季节,是不会缺了人吃饭的。
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九月上旬就那么过去了。李济民很讲究地给孙女选了个开业的黄道吉日。
这一年农历九月十七是适合开业的好日子。因为开业若要圆满,日子就要逢双不逢单,故开业的日子便定在了九月二十。这一日正好兵士轮值放旬假。
九月十七到九月十九这三日,史千户治下的副千户和百户有了口福,当然陈文书也没拉下。这几日间由李鸣清请客,这些人是早上酸汤水饺,中午炒炖菜不拉下的吃,几日间就将“咱家饭铺子”的几样特色菜吃了个遍。
没错了,咱家饭铺子就是李瑶为饭铺子起的名字。这名字李济民还连连笑赞道:“好,好!亲近又朴实,给人宾至如归之感。”
俗话说的好,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因为吃了人家的饭,在手底下兵跟前,给人家做个宣传也是应该的。
饭铺子进门后是客人就坐的地方,一桌能容纳四人,总共三十桌;这个区域对面开了三个窗口,每个窗口两人。一人负责收钱,一人负责端送。
三个窗口,一个窗口卖的是酸汤水饺,由韩氏带着黄赵氏管着;一个窗口卖火烧,大骨汤,由韩进带着来宝管着;还有一个窗口卖的就是主食加上炖炒菜,这处雇了胖姑配合李毅。
而李瑶则就只管着做菜就是了。
客人吃完饭总得要收拾,洗刷碗盘,李瑶雇了王婶和她那小儿子王三虎。廖姨娘也参与了进来,她不好露面出去招待客人,也不好代替韩氏去收钱,但洗涮的活计她倒是做得。这是她自己为了赚钱要求的,并不是李瑶雇佣的她。
端茶递水的活计,李瑶则雇了黄赵氏次子黄二柱。
至于李家的其他人不是李瑶看不上,就是她们自己不愿意做这样的活计。
除去收拾洗刷的,其他人李瑶都是事先在家特意训练过的。招呼人总要有个章程,有些人就不会,所以李瑶事先得写好几个招待客人的模板章程,从而模拟训练他们。
而胖姑背菜谱熟悉菜谱就狠下了一番功夫。李毅面薄,胖姑和他同一个窗口,便由胖姑来招呼客人和端菜,他则只管收钱就是了。
三个窗口后面区域设置的就是厨房。雅间则开设在进门待客区域和窗口以及厨房的侧面,一共开了五间。
因为有前三日的预热,又有事先“咱家”打出的开业三日大骨汤配高粱窝头一个,前一百位免费的口号,所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