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第251章 新城的设想(1/2)
随意射猎了几只猎物后,粟汤便带着陈健来到了河岸附近,相距数里就听到了轰隆隆的水声。
白雪虽落,冰却未结,这也不是陈健第一次见到大河,骑马在河岸上走了一圈,河岸上已经留下了不少人为的痕迹,这条大河养育了这个族群,同时这个族群也要花上数千年的时间来对抗水患。
粟汤以为陈健只是来看看,尤其是陈健看到大河后感慨连连,又讲了几个秋水时至河伯自傲的故事,让粟汤沉浸其中,也没有多想。
看着奔腾的河水,陈健遥望了一下四周的形势,这里河道笔直,即便这样,水患留下的种种仍旧难以磨灭。
大大小小的水洼中满是芦苇荡和蒲草,入冬时节上面接满了棒槌,这都是因为夏天的洪水留下的。
水洼中的淤泥养分丰富,但是很难开垦,人少地多的情况下也不必开垦这些比较麻烦的地方。
村落从粟城开始稀稀落落地在距离河岸较远的地方坐落着,那些芦苇丛生的地方村落不多,远远地能看到几道炊烟。
这里已经是大河的中下游,经常决口导致大河的河道每隔几十年便会变更一次,留下的丰腴土地的同时,也留下了众多的盐碱地、沼泽以及湖泊,放诸后世都是上好的土地,但在此时因为生产力和工具的制约,很难开垦出来。
遥望片刻,陈健请教了一下粟汤四周的地形。
“向东三百里还有两座城邑,过了那两座城邑就是东夷人氏族出没的地方。向西百里,名为大野。当年祖先走出山林,看到无边无际的野地平坦无比,于是有了此名。大野中有大泽,与大河相通,广阔数百里,名为大野泽。”
“大野泽四周很多城邑,泽中鱼虾丰富,菱角、荸荠、莲藕众多,但是蚊虫猛兽也不少,更有一些地方踏进去就会没入泥中淹死,加之水位年年变化,很少有人前往。”
“只是四周城邑中逃走的奴隶大多跑到了那里,仗着水势泥潭,难以追捕。又从这里学会了种植之类的办法,在里面靠采集、种植为生。”
“大野泽向北百里,便是粟城的盐池,原本是华城的,但二十年前华首领死后,华城落败四分五裂,我父亲也有华城的一半血脉,因此带华城保管,等到华城各个氏族重建城邑后再交还他们。”
“盐池向东、粟城西北,便是一座大山,名为岳。父亲的名字便源于此,不是山的名字源于父亲。山高数千步,云海升腾,那倒是处险要之地。姬夏如果有时间,我可以带你去看看。”
陈健笑着感谢了几句,跳下马,在雪地里用木棍画了几笔大致的地形,都是些简单的线条,可粟汤看到这便知道陈健可不是仅仅来看看大河这么简单。
他指着其中一条长长的线和上面的一个小圈道:“这是大河?这是粟城?姬夏靠着一支木棍竟把千里河山画在眼中。姬夏要看的可不是波涛汹涌的大河啊,而是这条画在雪地上如麻绳一样蜿蜒的大河。”
陈健笑道:“眼中的大河是大河,难道眼睛看不到的大河便不是了吗?”
敷衍一句,盘算了一下山川地形,粟城的位置很好,大约是在整个文化圈中心靠东的位置,毗邻大河大野,田野广阔又有盐池之类,四通八达加之几十年前的底蕴积累,成就如今的强大也没有太多奇怪之处。
但夏城的位置就相当不好,偏在西北距离千里之外,想要快速融入就很难。但是迁走又不行,那里可以阻挡草原部族与西戎,这是陈健的底线。况且偏在西北也有偏在西北的好处,向西一带都是文明的真空,可以快速传播文化以便同化扩充人口。
得失之间,陈健思考了一下,眼睛定在雪地图画上那片代表大野泽的圆圈。
想要得到众氏族的认同,就必须为整个族群做出贡献,同时还要让族群认同和熟悉,一直远在西北来往一趟要一两个月,这可不行。
全族迁走更不可能,先不说这些氏族不会同意一个拥有火药、青铜等技术的氏族做他们的邻居,便是夏城积累了三年的土地财富和声望也不可能迁走。
琢磨了一阵,心中已有计较,抬脚抹去了画下的痕迹,决定在这次会盟中再为夏城争取在大河两岸的一处立足之地。
如今城邑、氏族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与后世国家不同,大部分城邑只控制着周围几十里到百里的范围。
大野泽中逃走的奴隶极多,又不太适合其余氏族开垦,这正是一处良好的飞地。
地理位置处在文化圈的中心,靠近宽阔的大河中下游,适宜船只航行,水运方便,作为一个贸易中转站和一个贸易城邑是很好的选择。
等到水文地理弄的清楚点,再改良一下帆船,从大野泽到草河也不过十余天的时间,完全在可控的范围之中。
不需要开垦太多土地,只需要做成一个手工业和贸易发达的城邑,积累财富同时成为整个文化圈的经济中心就可以。
离得近,即便做搅屎棍也更方便,可以更加便捷地合纵连横。
夏城的本土在西北,又是逆流而上,其余城邑的水运交通不够发达,车轮技术也没有快速扩展,道路也几乎没有。
夏城可以利用船只介入城邑纷争,但是其余城邑想要报复夏城却很难。
前期不要对任何城邑表现出敌意,一视同仁,快速地用手工业建立起这块飞地的重要地位,之后再慢慢干涉其余城邑的内政。
这也不是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