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未到釜城遭遇截击(1/2)
辎重部队午后就就发了。由黄宗羲负责押运,从北安定门出发以后,向着二百七十里以外的釜城换换而去。
一百万支弓箭,需要用一百两打车押送,光是辎重部队,王之正就派出来五千人。全部从禁军大刀营抽调。
王之正则没有马上出发,他跟谢正龙,蒋鼐整理五军营的兵马。
王之正打仗,也是第一次带领上万兵马,之前剿贼一直都是几百人几十人。最大规模也就是囬城县的那场剿贼动用了一千多人!这次带领上万禁军出征说实话王之正的心理压力也是特别大!
王之正回家,接住了张嫣和长子良择,由周成带兵负责保护,王之正与诸将士回合以后,崇祯皇帝亲自来到德胜门送君出征!
年轻的崇祯皇帝,这次对王之正充斥着希望,所以眼看鞑子已经进犯到临近京畿重地,他却也并不是特别慌忙,就是因为这次主持剿贼的不是别人正是王之正,在崇祯皇帝的心目中,没有王之正摆不平的事,也没有王之正打不服的人,唯一能把王之正打败的人好像只有他自己?所以崇祯帝这次,跟两年前满洲入寇那次比起来,并不慌张!
王之正接过崇祯递过来的壮行酒一饮而尽,然后跪倒在地上对崇祯帝说道:“皇上请放心,鞑子挥一万兵马由皇太极得弟弟率领,我向皇上保证,不破楼兰誓不还!不解除京畿重地永久之威胁,微臣定然不回京!”
崇祯帝满意的点点头扶起来王之正情真意切地说道:“大都督尽管放心,北线的战事,朕就交给爱卿经略了,朕会亲力亲为给你做好后勤保障,你放心的只管带着一万兵马跟鞑子大战就是!”
王之正点点头,然后跟蒋鼐等人转身跨上战马。气势如虹,更加增加了崇祯帝的信心。
这时候,旁边的周延儒突然小生说道:“皇上,都督出征,自然胜算很大,但是京畿重地的安全问题更加需要重视,微臣建议马上把京畿直隶戒严!如果不戒严,终究是不安全,圣上以万金之躯万万不可涉险!”
崇祯帝哈哈大笑着拍了拍周延儒的肩膀笑到:“老阁老,昔日韩信背水一战,大破项羽,如今朕的大都督出马,我们还有必要戒严京城么?只要朕不戒严京城,北线的战事,王之正必定可以打好!”
周延儒吃了一次王之正的大亏险些前途沦丧,如果不是崇祯帝用他来牵制打压蓬勃发展的王之正,他本来的仕途就到此为止了,如今重新起复,变得聪明多了!看到崇祯对王之正充满必胜把握于是也就不再多言。
王之正行军速度并不快,从京师,过延庆,很快就是釜城,但是王之正速度并不快,以至于连辎重部队就没有赶上。
蒋鼐骑着马问王之正:“公爷进军如此缓慢,是不是害怕鞑子在这附近留有袭击埋伏的散兵游勇?”
王之正点点头说道:“所谓缓进速战,就是这个道理,如今敌在暗,我也在暗,双方皆是不宣而战,我们都摸不清对方的主力在哪里。我只是判断鞑子的主力会围攻釜城,但是并不能肯定他们会不会绕过釜城,在我们进攻釜城的要道撇下埋伏。”
蒋鼐说道:“都督所虑极是!几个重要节点,如果有伏兵,黄宗羲会汇报及时。”
王之正的担心,好像真的是多余的,从京师到通州这一段,没有任何阻力,虽然民生凋敝,十室九空,但是并没有看见烽火狼烟。
王之正仍旧不敢放松警惕。
从通州到釜城,王之正更加谨慎,因为这套路程,皆是山地丘陵,处处都有可能有伏兵。
多尔衮擅长用兵法,他甚是明白虚实相呼的道理,所以王之正不得不防。
果然,从通州往釜城进军的车马刚刚走过二十多里地,黄宗羲的辎重部队就派人送来消息:景井隘确定有伏兵。他现在下令生火做饭,等到主力部队过来以后,共同对付伏兵。因为辎重部队是没有攻击能力的!
听到情报,王之正非常兴奋,这么多年了,终于要跟鞑子见见面,交交手了。
王之正对蒋鼐说道:“蒋兄,根据黄宗羲的探马来报,这支伏兵应该是多尔衮留着守株待兔用之,黄宗羲的辎重营是弓箭和粮草,对于这个,建州是最短缺的,所以他们必然要下山哄抢。至于贼众多少人现在不好判断,但是如果一万人全部出动,会暴露我们的势力,所以我决定挑选两千人,前去配合辎重营,引导伏兵下来一战!”
蒋鼐扶着胡须说道:“公爷,您分析的有道理,多尔衮的主力部队确实不可能在此设伏,毕竟他不可能会得到我们进军大同的情报!这个任务,交给蒋鼐来做吧……!”
王之正大手一挥说道:“不用,蒋兄你是负责后勤与调配的,带兵冲锋不是你的强项,这支伏兵交给我来解决,你和谢正龙带着兵马从两侧前进,绕过去这个景井隘,!”
蒋鼐不放心地说道:“公爷,带两千人太少了,不如就抽一半把!”
王之正呵呵一笑:“多尔衮这个小将军,虽然才二十岁,但是已经从军打仗五六年了,比我的战争龄还久!也算是战场老狐狸!他不可能会亲自带着主力在山上守株待兔,他的目的是对付京师赶来的援兵,留守的兵马越多,他在京畿附近烧杀掳掠的可用兵力越少,我判断不会超过两千人!”
王之正一向在军中说一不二,既然话这么说,作为下属的蒋鼐也只能服从。
王之正马上带着两千人一阵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