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朝野发应(1/2)
宣政殿御书房内,刘昭召集大将军何翔、丞相袁魁、车骑大将军高哲和中书令赵高商讨此事。
这几天刘昭病倒了,感冒颇重,一直在宫中休息,但高畅从河北传来的消息实在太让他振奋了,盘踞河北多年的太行诸匪被全部肃清,还记得当消息传来时,正在病榻上的刘昭仰天大笑,状若疯狂,连声高呼,赏!赏!赏!
河北多匪患,朝廷为了治理这块地方不知道投入了多少人力和财力,但是收益都不大,就在于一旦叛匪受挫就会龟缩于太行山,利用其复杂的地形和官军盘旋,一旦官军撤走,他们又如死灰复燃一般卷土重来,这太行山就是河北的一颗毒瘤,使得朝廷不断地投入精力来治理可收益却不大,而现在高畅居然一举将其拔除,这使得刘昭是欣喜若狂!
“你们说说吧!这次朕该如何奖赏高小将军?”
赵高对刘昭的心思极为了解,太监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毫无原则可言,再加上高畅现在和他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犯不着扫刘昭的兴。于是,赵高站起身道:“陛下,臣听闻高畅将军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陛下若不好好嘉奖他一番,臣恐会寒了将士之心啊!“
刘昭点了点头。赵高的表态深合他意,他又转头问向高哲,“高爱卿以为如何?”
高哲站直了身,一拱手说道:“陛下,高畅是微臣长子,微臣不敢多言,望陛下见谅!”
刘昭点了点头,“高爱卿的苦处朕也理解,高畅是你的长子,你确实不方便多说!“说罢,头一转,又问袁魁,“袁爱卿以为呢?”
袁魁躬身道:“臣觉得高畅不过小胜一仗,不至于如此大张旗鼓地封赏,稍稍嘉奖即可!”
袁魁因为袁熙之死早已将高畅恨之入骨,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会帮高畅说话呢?
不过此举显然是让刘昭产生了一丝不悦,其实对于百官结党相斗的事情他还是了解一些的,不过作为皇帝他也希望自己手下百官有些内斗,不过袁魁堂堂大汉丞相却在这种时候小肚鸡肠独树一帜地反对自己,这就让刘昭相当反感。
刘昭这时也不再看他,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何翔。
“大将军以为如何?”
何翔作为军方巨头,虽然高畅并没有旗帜鲜明地加入自己麾下,但是他的父亲高哲也是军方一系的元老重臣,当下何翔起身奏道:“陛下,太行山众匪为祸河北多年,官府屡次征讨都是铩羽而归,而今高将军将其彻底剿灭,臣以为应当重赏才是。”
刘昭点了点头,赞许地说道:”大将军言之有理,甚得朕心!来人,拟旨!“
司礼太监魏忠贤赶忙在一旁准备好笔墨。
刘昭沉声说道:”河北征讨使高畅,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剿灭太行山乱匪,居功至伟,加封其为从二品镇北将军,领冀州刺史,赐爵清河县公。其麾下诸将皆lùn_gōng行赏,从四品以下官阶可由其斟酌定夺!“
说罢又对着高哲一笑,”高大将军,这圣旨就由你向令郎去宣读吧,令郎出征也有一段时间了,你这个做父亲的也该去看看他了!“
高哲连忙跪伏于地,”臣替畅儿谢陛下隆恩!“
这个时候,袁魁却突然又起身说道:”且慢,陛下,微臣还有一事上奏!“
刘昭不悦道:”袁爱卿还有何事?“
袁魁微微一笑:”启奏陛下,,那逆匪宋江畏惧我大汉天威和陛下天威,现如今已遣其军师吴用和其弟宋清二人进京请降,请陛下决断!“
刘昭怒哼一声,”那宋江昔日作乱河北,被高畅将军大败一场,龟缩于梁山一带,现如今高将军剿灭太行山军威更甚,他才来请降,不受,传令给高将军,令他速速发兵梁山,取下宋江首级送往京师!“
袁魁赶紧给一旁的赵高使了个眼色,原来宋江得知太行山被剿灭以后心知自己独木难支,便派遣吴用宋清进京四下活动,袁魁恼恨高畅杀了袁熙,而赵高则是接受了宋江五万两黄金的贿赂,所以两人在这节事情上已经结成同盟。
赵高一看袁魁给自己使眼色,慌忙起身说道:”陛下且慢,容臣说两句!“
赵高毕竟是刘昭的宠臣,刘昭当下说道:”说!“
赵高慌忙说道:”陛下,那宋江归顺朝廷,若陛下不纳,臣以为若此事传开,各地反贼势必拼死抵抗,与朝廷死战到底,徒增我大汉将士伤亡,而陛下若接受宋江投降,正如千金买骨一般,陛下仁爱之名势必传到那些反贼耳中,相信肯定会有一些反贼放弃抵抗,归顺我大汉。陛下,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边袁魁慌忙附和道:”陛下,赵公公所言甚是啊!“
刘昭沉思了一会,开口说道:“也罢,朕就给宋江一个机会,袁爱卿,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袁魁大喜,正要领命。这时候,一旁的高哲走出位子,向刘昭施一礼:“陛下,臣觉得若要招安宋江,应该让他远离河北!”
刘昭问道:“高将军此言何意?”
高哲沉稳地说道:“宋江在河北作乱,根基不浅,若是让他继续留在河北,万一哪天他又生了谋逆之心,轻而易举便能再次叛乱,加之畅儿与宋江交战许久,部下势必矛盾重重,留宋江在河北,双方必然摩擦不断,不利于河北稳定,望陛下明察!”
刘昭点了点头,“高爱卿所言甚是,那朕就封宋江为西疆军承宣使,令其率部在凉州刺史卫文升帐下听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