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1/2)
丁谓也说:“凤山高不百丈,无危峰绝崦,而冈阜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也”“建安茶品,甲于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丁谓在前面的《北苑焙新茶》这首诗的序中讲到一个极其关键的一点,成就了北苑御茶的不可动摇、无法取代的地位!那就是北苑御茶的出产地——建州建安的茶“又好又早”,这是别处无法做到的。因为封建王朝每年在“春社”日,有一件国家大事——祭拜天地,只有北苑生产的早茶“龙焙贡新”诸品能赶在“春社”之前送达京师。宋太平兴国初,北苑出产的御茶特铸了龙凤模,“以别庶饮”。为了突显皇家御茶的尊贵身份,北苑御茶表面都特别压铸有十分讲究的龙凤饰纹,龙是百兽之首,皇帝的象征;凤是百鸟之冠,母仪天下的标志。在北苑茶饼上特制龙凤模,明确了北苑茶为御茶的属性,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贡茶。北苑御茶园范围达方圆300里,园内仪制均按皇家园林建造。其中心在凤凰山一带,当年自东溪往南至凤凰山麓设有规模宏伟的九重建筑。从外门进去的第一重建筑是清风门,即仪门,其左侧为茶焙,右侧为库房。清风门往南,依次排列的第二重建筑是漕司行衙,也就是北苑御茶园的官署。再往南前行就到了她的第三重建筑:贵宾的接待室——御茶堂,御茶堂的后面是第四重建筑:御泉亭。据旧志的记载,这口御泉“喊之则出,造毕则竭”。御泉亭的左侧是喊山台,右侧是龙凤池,池中有红云岛,岛上遍植海棠、榉柳,景色迷人。从御茶亭下来继续往南走,顺次为第五至第九重建筑:分别是御茶院、星辉馆、望京楼、凤凰阁和乘凤堂。在《福建通志建安县》中记载:“北苑乘凤堂在凤凰山最高处,堂侧有石碣,字大迟许,端劲有体,宋庆历戊子柯适记。”如今乘凤堂早已不见踪影,但其右侧的石碣历经千年风雨保留至今风采依然,刻字清晰,记录了当年的北苑茶事,见证了北苑御茶园的兴盛与更迭。龙凤茶团面上印有龙凤花纹:龙纹者称“龙团”、“团龙”;有凤纹者称“凤团”“团凤”合称“龙凤团茶”。又后制的直径小的龙凤茶,称“小龙团”、“小凤团”。龙凤团茶又分大龙团、大凤团和小龙团、小凤团等四种。大团八饼重一斤,小团二十饼重一斤。大小团茶又按质量不同分为十个等级,分别名为龙茶、凤茶、京铤、的乳、石***金、白乳、蜡面、头骨、次骨。宫廷的官员也按等级享用。龙团胜雪的原料和精制方法。它所选的原料—银线水芽;它是采择新抽茶枝上的嫩尖芽,过燕后剥去稍大的外叶,只取芽心中的一缕象银线一样晶莹的部分,制成形后的龙团胜雪团饼面上有小龙蜿蜓其上。龙凤茶上贡每年纲次为十纲:第一纲,试新夸;第二纲,贡新夸;第三纲有16色,即龙团胜雪、万寿龙芽、白茶、御苑玉芽、上林第一、乙夜清供、承平雅玩、龙凤英华、玉除清赏、启沃承恩、雪英、云叶、蜀葵、金钱、玉华、寸金等;第四纲有12色,即无比寿芽、宜年宝玉、玉清庆云、无疆寿龙、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瑞云翔龙、长寿玉圭、香口焙夸、兴国岩夸、上品拣芽、新收拣芽等;第五纲有12色,即太平嘉瑞、龙苑报春、南山应瑞、兴国岩小龙、兴国岩小凤、御苑玉芽、万寿龙芽、无比寿芽、瑞云翔龙、晹谷先春、太平嘉瑞、长寿玉圭等。其中有些品名相同.但其夸式形状不同,除上述五纲外,以下纲次从小龙团、小凤团至大龙团、大凤团为止。闽地自上而下盛行饮茶,饮茶的习俗和茶具的选用也与社会上的侈靡之风相一致,与唐朝清饮之风大相径庭。虽仍然以茗茶为主流,但斗茶法逐渐远离陆羽崇尚自然的茶道,而趋向侈靡,茶具也要求用凸显茶色的酱黑釉瓷碗、台盏及展托、壶等,不仅外观、造型更为精致,而且由陶瓷发展为金、银、玉等材质。闽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小民,士之流,更是乐此不疲。颇具特色的斗茶成风,既体现了社会达官贵人对品茶艺术的刻意追求,又迫使茶具制作朝着顺应这股潮流的方向发展。黑釉瓷器的登峰而造极,就是从建盏的粉墨登场开始的,“黑釉盏”也成为当时最具特色的茶具。位于建州水吉一带的建窑,刚开始烧造青釉瓷,后来以生产青瓷为主,兼烧青、白瓷。之后,窑炉群集,面积共计5000余平方米,大路后门山、营长墘山、源头坑山、庵尾山等4处窑址点,共有青釉瓷窑2座,酱釉瓷窑1座,黑釉瓷窑6座,青白釉瓷窑1座,有长龙窑九十九条,烧制了大量的黑瓷。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成色剂均是铁元素。因土质含铁成分较高,故胎色黑而坚,胎体厚重。其口微敛,斜壁腹深,小圈足,颈部有一道凹棱。器里外施釉,底部露胎。其中釉色呈黑或酱黄,釉中央有自然形成的丝状纹,俗称“兔毫”,是建窑献又称为玉毫、异毫、兔毫,其丝状条纹色泽有黄、白、灰等色,因而也被分别称之为金兔毫、银兔毫和灰兔毫。金兔毫这类茶盏因釉面拉丝条纹类似野兔黄、灰褐色的细毛,故称之“兔毫”。其中色泽上乘纹理清晰者又往往被冠以“金兔毫”的美誉。这种呈黄色或黄褐色泽的兔毫盏是建阳窑众多黑釉类型瓷盏中最为流行的器型,其体有大有小,外观也有漏斗型、马蹄形等诸多造型。茶盏内外有细长的条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