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东征高丽(2/2)
堂叔王询即位了。“”政变?换了国王?这么大的事怎么咱们一点不知道?“
隆绪的眼睛一下睁圆了。
”高丽国王王诵统和十六年(998年)即位,当时他十九岁,尊母后皇甫氏为太后,因为太后住的宫殿名叫千秋宫,又称千秋太后。千秋太后和宠臣金致阳**,生了一个私生子。金致阳阴谋让这个孩子继承王位并要杀掉王诵。王诵召西京留守康肇进京勤王。康肇进京后杀死金致阳和他的私生子,还有同党,逼王诵退位,拥立新君。后来又把王诵杀了,说是自杀。“
耶律隆绪听了不觉感慨,这高丽太后掌权,信用私宠,竟与契丹有几分相似,好在契丹没有酿成此等大祸。瞥一眼耶律隆运,见他正半闭着眼睛打瞌睡,不知作何感想。隆绪听明白了,太后秽乱是起因,实质是权臣弑杀国君擅立新君,问道:
“这个窃据王位的王询又是个什么来历呢?”
“新君王询倒是高丽太祖王建的亲孙子。他的父亲王郁是王建的第六子,母亲皇甫氏是王建第五子王旭的女儿。皇甫氏有个一母同胞姐姐,就是那个千秋太后,两姐妹双双嫁给王建第四子王昭的儿子王胄,姐姐生下王诵,妹妹则与堂叔**生下了王询。所以王询即是王诵的庶母兼小姨所生的弟弟兼表弟,又是王诵六爷爷所生的堂叔。尽管乱得一塌糊涂,王询却是王诵之后王建血脉的唯一男性后代。这个家族世代近亲结婚,结果几乎生不出后代了。王建的六个儿子不是两代绝后就是三代绝后,王诵没有儿子,他死后王建的男性后代只剩王询这一个**私生的孙子了。”
团石连说带画,好不容易才把王询的来历说清楚,耶律隆绪听得头都大了。契丹皇族和国舅族的婚姻关系虽然也是血缘密切错综复杂,但是契丹族严格实行异性婚制,之所以为皇族和国舅族冠以姓氏,就是为了这个需要。契丹男子可以娶表姐妹、外甥女为妻,却绝对不能和堂姐妹、侄女结婚。而高丽王族几乎都是同姓结婚,只不过他们把同一家族的女子冠以母姓,如“皇甫”氏、“柳”氏等等,自欺欺人。王建的六个儿子几乎全都娶了自己的姐妹或侄女、甚至有同父同母兄妹结婚的。隆绪现在却顾不上关心高丽王族的婚姻和血统的那些龌龊事,他在意的是高丽对契丹的冒犯,一拍龙案怒道:
“不管是不是王建的子孙,原来的国王死了不告哀,新王即位也不请求册封就是叛逆。那王诵怎么说也是契丹正式册封的国王,一个武将就能擅废擅杀,不仅是大逆不道,更是对上国的挑衅!”
团石也恨恨道:
“最可气是这群王八蛋从去年以来多次派使团来朝觐并参加大丧,居然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欺瞒之罪不可饶恕。这件事东京留守府有失查之罪,也请皇上处置。”
高丽来使都是由东京留守府在边境最先接触,如果朝廷已经有旨放行,便送至行在。如果没有事先安排,就要请示朝廷是否同意他们前去。高丽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东京居然不知道,当然也就没有告知朝廷,让这些伪使团大摇大摆出入,将朝廷蒙在鼓里,当然是失察之罪。这个罪说重也很重,这才是耶律团石急急忙忙跑来报告的原因。但隆绪没有斥责团石,听了高丽的消息,他既怒且喜。怒的是高丽乱臣贼子造反,目无君父,藐视上国;喜的是刚想睡觉就有人送来枕头,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正好可以拿不长眼的高丽下手了。
高丽不是甘州,契丹立国于上京,现有四京都在东南,整个版图是东南重西北轻。无论是巩固边疆抑或开疆扩土,东南必是优先。如果说金山以南的河西走廊鞭长莫及,高丽却一直是契丹的心头之患。高丽立国比契丹晚十年,从一开始就与契丹为敌。它先是收容渤海逃民,并准备乘机北伐,借为渤海复仇向契丹东北扩张。接着它又拒绝契丹的友好表示,投靠宋国,多次企图和宋国联手夹击契丹。高丽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既是契丹东南伸向大海的门户,又是渤海、女真乱源的后方基地和直接威胁契丹东南陆地和海上边境的要塞。
太后执政时曾两次准备,一次实际出征讨伐高丽。第一次是本朝之初,为了解决渤海、女真叛乱和与宋朝勾结问题准备讨伐高丽,后来因为天气原因和南北开战而中途放弃。十五年前再次因为高丽勾结宋国出兵讨伐,结果因为朝中有人嫉妒出征主帅萧恒德功高做了手脚,本来打了胜仗,却草草收兵,为了换取高丽称臣纳贡,倒贴给高丽鸭绿江东一大片土地。现在高丽在那里修筑了六座城池,成为契丹的心头之患。这两次都留下莫大的遗憾。隆绪想,要想超越母后,征讨高丽也许最好的行动。隆绪越想越兴奋,一个念头在心里形成:要打一场大战,像太祖皇帝平定渤海国那样彻底解决高丽问题,通过这一仗证明自己并非平庸无能之辈!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