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劝降西京(1/3)
契丹大军兵临城下,西京城高墙壁垒,坚守不出。
皇帝耶律隆绪坐在中军营里的御帐之内,背靠着随军带来的龙椅,手抚着扶手上的纯金龙头,脸面红光,神采奕奕。他的心里不再是站在鸭绿江边时的踌躇满志和豪情万丈,而是更加沉着稳定的自信。仗打得很惨烈,付出了重大的伤亡,然正是这种打败强大对手的艰难进展更能让人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他享受到了一言九鼎千军效命的至高无上的尊严,也在实践中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君王。将帅的每一次战绩都是君主的辉煌,皇帝不需要前线撕杀而只要指挥若定用人得当。萧排押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他的胜利证明了的决策正确用人英明。他毫不掩饰喜悦和赞赏,会议一开始就点着名说道:
“萧排押,你打得很好!渡江一个月,就歼灭敌人主力,活捉康肇,直捣西京。照这样打下去,咱们就可以在开京庆贺新年了。”
萧排押的脸变得又黑又瘦,眼窝深陷,突出的颧骨上端一片乌青,他没有皇帝那样的好心情,蹙着眉头说道:
“陛下,康肇是一头猛虎,猛虎好打,剩下的这一地狼、狗不好对付。咱们从鸭绿江打过来,数十座州县,只打下郭、霍、贵、宁、肃等州,还有很多州屯兵据守,伺机反扑。兴化镇杨规等贼不但拒绝招降,前几天还夜袭了郭州,杀死咱们的城中驻军,裹挟居民逃走。这座西京也是拦路巨石,王诵在时大力建设,城高壕深,十分坚固。形势不容乐观。”
隆绪哈哈笑道:
“说得好,任何时候都不轻敌,才能百战百胜。朕对你有信心。康肇那贼是高丽最厉害的武将,手握全国精锐,他一死,高丽就是风中的蜡烛,一吹就灭。”
这时北枢密院值守的椽史急匆匆闯了进来,双手捧着一封没有封口的信说道:
“皇上,开京派人六百里加急送来降表。”
隆绪扬了扬眉毛,微微一笑,道:
“又是降表,这是第几次了?都说了些什么。”
“加上口头的和书面的这是第六次了。应该是铜州大战康肇授首的消息传到开京后王询的再次求降。这回除了像之前一样表示要认罪请降,称藩纳贡之外,还答应天朝派遣留守和军队常驻开京,并派官员到下面州县,监督高丽朝廷和各级政府,保证和盟的执行。”
大臣中一阵骚动。隆绪高兴地一拍龙案站了起来,走到丹墀之下,从椽史手中拿过降表看了看,来到萧排押跟前,拍着他的肩膀笑道:
“朕刚才说什么来着,看看,王询被彻底打服了。驻兵开京,高丽就变成契丹的一个道了!”
北院大王耶律室鲁附和道:
“陛下英明神武,太祖皇帝平灭渤海,皇上吞并高丽,皇上的不世之功可以与太祖比肩,与日月同辉!”
众人纷纷附和,歌功颂德的声音此起彼伏,隆绪笑得合不拢嘴道:
“北院大王,你的意思是应该接受这封降表了?”
耶律室鲁道:
”是,应该派人谈判细则,签订盟约。”
大臣中一个白眉老者站了起来,说道::
“高丽人坚忍顽强,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他们不在乎形势不利时下跪求饶,一旦形势转变,就会立刻翻脸。在高丽派官驻军,人少了不但没有用,还很危险;人多了不但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还会兵连祸结后患无穷。皇上千万要慎重。”
这是随军出征的丞相耶律隆运,只见他将胡须刮得干干净净,头发一丝不乱地塞进帽子里,只露出脸上刀刻般的皱纹和垂到眼角的白眉毛。他已经七十岁了,本来不应该随军出征了。可是他坚持说,只要一天没有致休,他这个丞相就必须跟随御驾出征。隆绪后悔没有早点接了他的辞表,可是已经来不及立即赶他回家,便随他跟着出发了。但和之前母后在时事事听取他的意见不同了,拿他全当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没想到他还会站出来给正在兴头上的众人泼冷水。隆绪冷冷道:
“那丞相的意思是不接受这个降表了?难道是要像渤海一样打到高丽彻底亡国吗?这好像和丞相原来的主张不符呢。”
隆运摇头:
“老臣的意思是要接受王询的求和,但不要派官员和军队留守高丽。康肇已死,罪魁祸首已经惩办。只要高丽称臣纳贡,就应该册封王询为新国王,让他继续统治高丽,做一个顺服的藩属。”
大臣中有不少人心里承认老丞相的话是明智的,可是知道这不合皇帝的心意,都不表态。年轻的积庆宫使耶律瑶珠气势轩昂地大声说道:
“丞相的话太灭咱们的威风!要是现在撤军,那还不如不打这一仗,出兵之前王询就已经请和了。以卑职之见,咱们刚刚打到西京,还没有显出真的厉害,等到打下西京再下开京,抓住那小和尚,他才会真服。那时谈也不用谈了,要他扁他不敢圆,驻兵也好,抹掉高丽也好,咱们说什么还不就是什么!”
萧排押听得直皱眉头,这员年轻武将初出茅庐,排押没有敢让他打最艰苦的阵地战,而是最后才派他追击溃军,他的部下斩首上千,立了战功,以为胜利就像收割庄稼一样容易,排押肃然道:
“高丽军队不是纸糊的,别忘了每一仗契丹将士都要付出代价。陛下,卑职以为丞相的话是老成之见,值得考虑。陛下在兴化镇说过要不战而屈人之兵,非常英明。条件可以再议,但谈判应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