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小笼包与灌汤包2(1/2)
而关于小笼包,有名的店家就很多了。
第一种要介绍的就是最最著名的无锡小笼包。
无锡的小笼包以皮薄卤多、口味鲜甜而誉遍沪、宁、杭一带,是无锡传统名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它选用上等面粉制作,选料精细,小笼蒸熟,有些鲜甜细腻的江南风味。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的特色。
无锡小笼包有鲜肉小笼包与蟹粉小笼包两种,鲜肉小笼包的肉馅紧酵皮薄、馅多卤足、鲜嫩味香。而在鲜肉馅心中加入熬熟的蟹粉与蟹黄油,即是著名的“无锡蟹粉小笼包”,口感鲜美,齿颊留香,不仅适合即席食用,更是馈赠亲朋的特色礼品。
第二种就是也很有名的常州小笼包
古时有万华,近代有迎桂,如今的常州人都知道,吃小笼包要到“迎桂”,即迎桂小包子。迎桂茶社创建于1911年,由于经营得法,注重质量而使其闻名遐迩,深受市民喜爱。
产品具有“皮薄透明、卤汁丰富、蟹香扑鼻、肥而不腻、汁水浓郁、肉馅鲜嫩”的特点。辅以香醋、嫩姜,风味更佳,堪称常州一绝。1985年被评为市优质产品,并编入“江苏省小吃食谱”,1990年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十大名点之一。
加蟹小笼包是常州季节性的传统风味小吃,每年中秋节前后,桂花盛开之际上市供应。加蟹小笼包,原来叫加蟹包子。包子,古称“馒头”,常州人亦称其馒头。
小笼包又分随号、对镶、加蟹三种。“随号”就是不加蟹油的,“对镶”就是一笼包子有六只是加蟹的,另外六只是不加蟹油的,“加蟹”就是全部加蟹油的。一笼包子又称一客,所以老常州人吃小笼包常常是这样叫的:“两客对镶”。或者:“十客加蟹,我要带到上海去呔。”
老吃客堂吃一般只会点“对镶”,老吃客认为,吃加蟹包子只有一只随号、一只加蟹夹花着吃,才能充分体会到蟹的鲜美,如果你总是吃加蟹的,嘴中味觉就会有些迟钝,越来越感觉不到蟹的鲜味了,所以会产生“对镶”这种约定俗成的名称。
常州加蟹小笼包皮薄馅大卤多,讲究一个“宁可人等包,不可包等人”,那才能达到最好的口感。应该把小笼包包挟出香醋碟子里浸一下,用筷挟起来,包朝外面侧一点,咬开底部一边的皮子,先小心吸鲜美的卤水,再把开了口的包浸到醋里,让醋进入到包里边,然后把整个包放入嘴中。如果你不先把丰溢的汁水吸掉,就一口咬下去,不是要烫了自己,就是将汁水射得一塌糊涂。
第三种是同样名声在外的上海小笼包。
上海的南翔小笼包有百年历史,诞生于清末同治十年,最初的创始人是一家点心店——日华轩点心店的老板黄明贤,后来他的儿子在豫园老城隍庙开设了分店,也就是在这繁华喧闹的豫园里。
南翔小笼包初名“南翔大肉包子”,后称“南翔大包子”,再称“古猗园小笼包”,现叫“南翔小笼包”。大肉包子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选用精白面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以取其鲜,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节令取蟹粉或春竹、虾仁和入肉馅,每只包折裥14褶以上,一两面粉制作10只,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
美食本来就是一门艺术,中国人发明的小笼包可算是这门艺术中的一个杰作,而小笼包更是把这一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极致。南翔小笼包制作精细,它以精白面粉发酵为皮,选取猪腿精肉为馅,而最独特的是要用隔年老母鸡炖汤,再和猪肉皮煮在一起,然后做成皮冻,拌入馅内。
揪出的面团大小均等,还用食用油抹其表面,这样会使口感更好。要把胚子拉到底,差不多大小,包的时候手要向上拉,它的优势是皮薄,肉嫩,丰满。热腾腾的雾气直往上冒,小笼包蒸好了,此时的小笼包一个个雪白,晶莹,如玉兔一般,惹人喜爱。戳破面皮,滑溜溜的汁水一下子流出来。
雪白的面皮,透亮的汁液,粉嫩的肉馅,诱人至极。如果吃时佐以姜丝、香醋,配上一碗蛋丝汤,其味更佳。小笼包的馅心还可以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如初夏加虾仁,秋季加蟹肉、蟹黄,蟹油。
小笼包味美细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从当年第一次在南翔小镇石舫上零售,到今天分店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南翔小笼包的变化令人瞩目,然而,它的那份原汁原味、自然淳朴却始终不变,始终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食客。
戳破面皮,蘸上香醋,就着姜丝,咬一口南翔小笼包,然后细细品味,品味上海传统的饮食文化,品味远离喧嚣都市的那份“乡野”之情,品味好吃的南翔小笼包。
第三种就是天津小笼包,也就是那传说中的狗不理。
因天津习惯称“包子”,所以说法不一样,狗不理小笼包,具有皮薄,馅大的特点,并把包子放入蒸笼中使得包子更有滋味。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著淳朴挚爱的亲情。
狗子14岁来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