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转眼打脸(1/2)
黄花梨木书架对面,同样是一个架子,不过上面存放的不是书籍,而是一些古玩,都是小物件。
比较大件的,曹老板通常不放在这里,而是他专门的藏宝室,在家里面。
他们这些有钱人,都好这一口,无论懂不懂古玩,会不会欣赏古董,都会搞一些收藏,提升自己的格调。
可能对他们来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别人说他们是暴发户、土鳖子吧?
“这几件,就是我前一个月从琉璃厂弄回来的,老弟你掌掌眼,是真是假,我也不敢说绝对。”曹老板对赵天明说道。
王志伟嘿嘿一笑:“就你那三脚猫的本事,当然不敢说绝对。”
他跟老曹都是商人,但大家的爱好有点不一样。老曹喜欢玩收藏,但水平很低,交学费那是家常便饭。而他王志伟,更加喜欢风水,对风水法器更是挚爱。
“你不说话,没有人认为你是哑巴!”曹老板瞪了一眼王志伟。
“琉璃厂?可惜我没有去过,有空也去瞧瞧。”赵天明有点向往。
他们古玩界,谁不向往京城的潘家园和琉璃厂?几乎是全国最大的文物散卖基.地。潘家园不说,早就闻名全世界。
琉璃厂同样历史悠久,它是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这里经营古玩字画的店铺很多。大多数外国人来京旅游都要到这里。
相传,在元朝的时候,那儿已经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
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
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那还真要去见识见识,我们南方没有那么浓厚的文化街。去了京城的潘家园、琉璃厂,就会知道其他地方的古玩街都是小打小闹。”曹老板笑道。
但其实,有潘家园的经营模式在前,不少地方的古玩市场也在努力整合之中。
有些市,将所有零零散散的古董市场整合,形成一个大型的文物交易市场。一来,方便管理;二来,也方便收藏者消费;第三,还可以搞文化景区,供游人游玩,促进旅游消费。
曹老板将最近得到的那几件取下来,最吊人胃口的,无疑就是装在小盒子的物品,大家都不清楚里面是什么东西。
其他的,就是两块古玉,一件鎏金青铜器,两方镇纸,一只葫芦,以及一件瓷器。
如今,赵天明不需要接触物品,就能用意识锁定自己想要搞明白的物件,然后古镜会把它具体的信息反馈给赵天明。
首先,是那两块古玉,看上去应该是一对的。
赵天明张了张嘴,刚要说话,就被曹老板无意间抢先开口:“这对古玉,你看,还有沁色,应该是传说中的血秘,很罕见。那老板跟我说过,东西不是很干净,从盗墓贼手中拿到的,所以便宜处理给我。”
说完,才注意到赵天明想要说话,他做出一个请的姿态:“老弟想说什么?你说。”
赵天明闭上嘴,牵强一笑:“咳咳!我说一说青铜器吧!”
王志伟眼睛一转,顿时笑道:“别,咱们还是先把古玉说清楚。老弟,你好像有不同的见解呀!别怕,直接说出来,不需要给老曹面子,在场都是自己人,丢不了脸。”
老曹眼皮跳了跳,暗道:不是吧?我才刚说完,就要被打脸?
一看赵天明的那表情,恐怕还真是古玉有问题。他心里也怒,你妹的!又被骗?说好的刚吐出的文物呢?
“老弟,你还是让我搞清楚它是真是假吧!”曹老板忍不住说道。
老王有句话是没有说错的,现在在场的没有外人,就算是假货,也不算很丢脸。要是以后遇到其他人,被行家当众揭穿,那就更加难堪。
赵天明看了他一眼,无奈道:“恐怕曹老哥你真的打眼了。”
“这并不是什么古玉,所谓的沁色,也是人工弄出来的。”赵天明如实回答。
古玉,是收藏的一个热门,从古到今,都让人追逐。
对于古玉,可以工精、质优、色巧、形奇为标准进行收藏。
一般说来,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玉材、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细;而旧玉的鉴定,则要识别玉器的制作时代、历史上的作用和占有者的身份等等。古玉一般刀法比较精美,纹饰比较古朴,鉴赏古玉,更应重视的是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正因为市场大,利润高,古玉造假也就随之而来,而且做得是越来越精,甚至到一种以假乱真的地步。
“首先,这包浆就有问题。古玉除了被腐蚀外,都会有包浆,最重要的是,打孔及刀工中的包浆应该与外面的包浆一致,并且浑然一体。有的还会有局部的氧化突起同时存在。但是,在这两件古玉就看不到这种现象。”赵天明对他说道。
“其次,刚才曹老哥你也说过,这是刚出土的东西。但古玉出土很特殊,都有阴阳面,因为受地湿地热矿物质等的影响,阳面变化较阴面变化小,也就是钙化、沁色、腐蚀等比阴面差。你再看看这两件,明显没有。”
听着,曹老板有点傻眼了。
“最后,我们谈一谈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