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仿古作(1/2)
赵天明对美女那忽然清冷的目光熟视无睹,摇头道:“按照我的鉴定,应该不是八大山人的真迹。”
他心里也惊叹不已,竟然能临摹得如此神似,无论是画风上,还是落款,或者纸张之类,无一不体现出八大山人那个时代的特征,看得出,临摹这幅作品的画家真的下了很大功夫。
“应该?那就是你不确定咯?”叶秋爽冷笑道。
她心里暗想:这小子,不会是不懂装懂吧?随大流跟别人一样,说点不确定的话来糊弄人。他最瞧不起的,就是这种人。
刚开始,听梁音那丫头介绍,还说很厉害的一个鉴定家,就连省文物部门的人都极力邀请。可是,现在赵天明太令她失望了。
“我是没有百分之百确定,但基本上敢保证它不是八大山人的作品,而是一幅近代临摹的画作。”赵天明很肯定地说道。
叶秋爽摆出自己的有力证据,说明这幅古画来自明末清初。她找专门的鉴定机构做过科学的鉴定,纸张就是产自明末清初,绝对不是现代的作品。
“别人就不能用古代遗留下来的纸张临摹吗?不仅仅是纸张,还有墨迹、章印等都有八大山人时代的痕迹。可是,也还不能说明什么。”赵天明跟她说道。
听到这种解释,叶秋爽也不得不承认,是不能排除这一点。
可是,你又怎么证明,它不是八大山人的真迹?
“你为什么那么肯定它不是真迹?”
“了解八大山人就知道,朱耷的作品,差不多都有一个通性,一种情感,或者说是一种画魂。”
赵天明解释,八大山人的书画体现着孤傲不群的个性,在怪异夸张的形象背后,既有基于现实的愤懑之情和讽刺之笔,又有超越时空的苍茫空灵,有的作品还透着神秘诡异的意味。
可能因为八大山人曾遁入佛门数十年,参禅修道,这样的经历和他曾经的身份,对他的艺术影响巨大,其作品和禅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往往另有深意,或神秘、或空灵、或悠远,能引发人无穷的想象和猜测。
在众多收藏家的眼中,八大山人的画作优于书法,题材十分丰富,花卉、果蔬、禽鸟、怪石、畜兽、山水无不涉及。
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对这些不同的绘画对象也有所偏重,他笔下的禽鸟、畜兽、山石等等,大都以奇特的姿态跃然纸上,自成一格,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
“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画,即便是从画风上看,都跟八大山人的风格极其相似。可是,我们就感受不到那股特别强烈的孤傲、愤懑、讽刺等等。”赵天明分析道。
这幅画着墨不多,却具有神奇的魔力:一幅白纸,只在下方的中间,有一只黑色的鸟侧身独脚站立,弓着背,缩着脖子,眼睛上翻,一股冷漠倔强之气从黑鸟的身姿和眼神里透出,有种横眉冷对大千世界的气势。
可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那种气势还是有所欠缺。那是临摹者自己并没有相关的人生经历,也就难以将别人的思想体现出来。
“还有吗?”叶秋爽还觉得这理由不够清晰,
赵天明点头:“其实,还有一点更加重要的。可能也是临摹者自己特意留下来的一个破绽,或者说表明自己的身份吧!”
“什么破绽?”叶秋爽忽然紧张起来。
赵天明指着落款处,一个很不容易觉察的地方,细一看就能发现,在落款日期里面,藏着两个字。
“你横着看,这两个是什么字?”赵天明说道。
叶秋爽靠近一瞧,果真藏着两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字,好像是“大千”。
“大千?什么意思?”
不管什么意思,看到这一幕,叶秋爽基本上已经认同了赵天明的看法。她十分吃惊,眼前这个男人,年级不大,可看事物真的很仔细。
她找了那么多人帮忙鉴定,可没有一个人留意到那一处破绽,是巧合,还是怎么样?
“你这幅画虽然是仿古作,但连神韵都临摹出八九成,相当罕见。可以说,这是一幅十分难得的作品,而且还是大师之作。”赵天明说道。
他已经清楚,这是谁的作品。
叶秋爽突然瞪大眼睛:“难道是……”
她想到一种可能,但不敢相信,如果是真的,那就太令人震惊了。
赵天明点头:“你要是时间不紧的话,可以留在省城一段时间,到时候我们去找一位老前辈帮忙看看。我怀疑,这是张大千的作品。”
在近代像大千那样广泛吸收古人营养的画家是为数不多的,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才能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
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特别是他临仿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几近乱真,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他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山人,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
然而,他对这些并不满足,又向石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临摹了历代壁画,成就辉煌。
赵天明是知道的,很多年前,拍卖会上就见过张大千的临摹之作。跟这一幅差不多,也是仿古作,几乎是以假乱真,在那个时候就拍出两百多万港元的价格。
假如,这一幅如同赵天明所说的,它的价值就相当惊人。
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